close

dfgfg sdfsdf sddsf dfg fdgdf 

令人動容台南一中校長..令人動容台南一中校長!延伸閱讀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國家發展三者環環相扣-社會科學論壇(2)◎撰稿 / 張卉君主講人:吳京 院士引介人:高強 校長主 持:陳振宇(成大社科院院長)對談人(六人): 歐善惠(成功大學副校長)張逸群(南一中校長)黃光明(南女中校長)謝文真(成大圖書館館長)丁仁方(公共事務研究中心主任)主辦單位:成大社會科學院時間:2006.5.10 (三) AM10:00-12:00地點:成大圖書館 B1 會議室◎前言初夏,日光灼灼。一向靜謐安和的圖書館反常地熱鬧起來,四處可見的海報路標提醒了這天的不同。原來,由社科院精心規劃籌辦的第二場【社會科學論壇】,正在圖書館地下一樓的會議廳,盛大地舉辦著。在這次的社會科學論壇中,社科院特別邀請了大師級的吳京院士,針對「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國家發展 三者環環相扣」這個題目,作一番精彩的演講。同時也邀請了六位對談人,分別是成功大學副校長歐善惠、公共事務研究中心主任丁仁方、成大圖書館館長謝文真、南一中校長張逸群,以及南女中校長黃光明等,幾位都是在社會科學教育領域之中擅場且具長久人文社會關懷的專家。於是,一場社會科學領域中「眾星雲集」的演講,在 校長高強先生具份量的開場白之後,由社科院陳振宇院長主持,在初夏的早晨,與現場近三百位聽眾一同進入了第二場【社會科學論壇】的華麗旅程。===========================================================================聽吳部長演講,可說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校長 高強吳京院士,曾擔任過教育部部長,同時也是成功大學的前校長,與本校可說是淵源深厚,在教育界更是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者。吳部長表示,雖然他個人的工作是在海洋科學方面,專業是流體動力學。但他卻認為:「科技要跟人對話」,格外強調人文與科技的整合。從國外回來之後,吳京院士的關懷漸漸從自然科學轉向到人文方面。他謙虛地說:「我沒有讀很多聖賢之書,我是從人的味道聞出來的,人文科學。」 近年來,由於健康狀況微恙,吳京院士開始接受化療,也因為身體遭受病痛,開始對「生命科學」產生了興趣。在養病期間,有很多不認識的人去探望他,並告訴他說,很多人都在為他祝福。由於這樣的熱情,讓吳京院士感受到自己對旁人的影響力,於是他說:「我想帶給很多人快樂希望。以前的我並沒有想過可以把希望帶給別人,但在這個階段,這是我最想做的事。」吳京院士提到自己在飛機上的經驗:有一次他從新加坡演講回來,在飛機上旁邊坐著一位西裝筆挺的生意人。那位先生由於長年在國外經商的緣故,並不認識他,但當那Page 22位先生看到每個經過走道的人,都會親切地對吳京說:「吳部長好!」,他才問吳京:「請問,您是哪個部的部長?」面對這樣的探問,吳京只是謙遜地告訴那位先生說,自己以前是教育部的部長,現已卸任多年。只見那位先生深感佩服地說:「為什麼人們可以發自內心地稱呼你一聲『部長』? 我一直都希望可以讓我的員工衷心地叫我一聲『經理』。」由這個分享的小故事,吳京院士帶出了對自己態度觀察的結論:就是一直帶著「心正、服務」的精神。也就是這種積極、誠懇、熱心的處事態度,吳京院士一直深深地感動著身邊的人,讓大家十分願意協助其政策的推行。要知道國家發展才能知道如何做生涯規劃談到這次的講題,吳京院士表示:「不是軍事方面的東西,都叫社會科學。」由於社會科學的範圍十分廣大,與每個人的失活息息相關,所以對於這個學科,每個人都應該要有「當仁不讓」的態度,在民主社會的今天,更加善用社會科學,才能夠改善台灣的問題。對於常常被詢問到生涯規劃的問題,吳京認為很難回答。他提到台灣的問題在過於閉門造車,面對外界,往往「關起門來做老大」,卻無法參與國際。國家生涯規劃是人類的希望,國家發展無法與世界接軌,生涯規劃便不知道該如做起。在社會科學的範疇當中,經濟是跟民生最有關係的。經濟的大輪是如何轉動的呢?地球上面資源並沒有變多,是什麼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就是經濟的大輪子在轉動。台灣的經濟奇蹟是怎麼動起來的?是否可以繼續推動?目前已經緩慢下來了,那麼經濟是否開始衰退了?吳京認為:如果體制不弄好,是無法推動的。牽涉到與體制相關的政治方面,吳京提出一個基本的疑問:我們的人權到哪裡去了?台灣的司法到底獨立不獨立? 一個司法不獨立的國家是無法居住的國家,人民完全無法受到保障。而政治民主化就像繩子的兩端,力量必須被拉緊才能夠有作用,在威權之下是無法進行改革的。吳京院士認為,政治讓我們唯一學的就是投票,而投票是最不好的事情。舉手是舉不出什麼東西的,要緊的是集中大家的意見並進行公開透明的交流。雖然台灣的民主運動非常的有活力,但應該反思的是:民主制度是否有其根本的缺陷存在?相信民主是好的,但不要迷信。教育要做的是走出去接著講到吳京院士最有經驗的教育方面。他表示,教育改革的事情,在教育部談了很多。現在的台灣採用的是填鴨式的教育,孩子在『接受』教育,卻沒有創意的激發。在美國沒有所謂的教室管理,而台灣有很好的教室管理,還有一個很差的制度,叫做「後段班」。眾所皆知,吳京在擔任教育部長時,便針對這種「後段班」的教室管理制度加以改革,提倡「常態分班」的制度。這樣做,便是要突顯多元化的教育。吳京談到,由於長期受到「讀書好」的觀念影響,在台灣,大家都不願意去讀高職,這就是因為辦教育的人根本沒有讓技職教育好好成長。現在全世界各地的政府最好的政策,就是替她們的人民創造就業機會。競爭工作仰賴的是技職教育。爭取教育權是好的,但爭取教育權之後的工作權又是如何?吳京認為,高等教育是為了國家訓練明日的精英領袖,要如何訓練學生,就是要讓學生關心人民最關心的問題。各種學科都應該平衡發展,更好的運用便是朝一個粽合性的發展去努力,讓學科之間的專業能夠互相跨越並支援,作一個共同的發揮。辦學要朝另外一個方向走:一流的老師訓練一流的學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把現實的現象看出來,從中組織成一個具有實用層面的問題。大學本身要對國家社會做服務,而不只是訓練學生而已。研究者選一個好論文的題目,必須要跟現實環境產生關係的、作基礎的實用研究。每一種研究都有其價值存在,而不應該只有單元的價值,是多元的。讀書並不是為了第一名的成績,而是要為國家、社會做服務。國家發展是靠大學而來的,而教育要做的,便是走出去。歸結起來,吳京院士表示,國家的發展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而最大的責任是在國Page 33家智慧最集中的地方──大學。在大學教育當中,整個國家發展的靈魂便是在社會科學方面,希望大家都能秉持著「當仁不讓」的精神,追求各個領域的均衡發展。眾聲迴響吳京院士溫文儒雅的態度展現出一種長者的謙和與智慧,而對於台灣不論是在政治、經濟或教育等社會科學方面的關懷與期待,更可見其用心。一陣熱烈的掌聲,為吳京院士充滿情感的演說下了一個註腳。接著,由社科院陳振宇院長邀請六位對談人上台,並分別就六位專家的專業領域作為引介,而六位專家也分別針對吳京院士的演講內容作了一番精彩的回應。首先,陳院長以社會科學的整體概念作為對談的開場,他表示:社會科學是一個行為科學。其中包括人的行為跟社會的集體行為,而社會的變化是從人而來的。我們必須去了解人的思維方式,一方面理解、一方面預測、一方面改變人的行為。要了解人是什麼想法,才能夠對症下藥,有效地作一個改變。社會科學不是一個簡單的學問,需要專業的學習。專業領域同樣是在流體力學的歐副校長,提到成大工學院在人文方面的發展。他認為,成大的工學院與醫學院的成績有目共睹,管理學院連獲十屆「企業界最愛」也具有很大的發展淺力。但成大有沒有一流的社會科學院?卻是值得深思的。社會科學院的組織已屬完備,學校應給予更多的資源,期待社會科學院跟工學院能夠具有一樣的高度,造就優秀的老師,希望都能帶動周遭的人,使社科院變成一流的學院!南一中的張校長針對社會科學學科的發展來看,認為成大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學,希望社會科學學科方面能夠有更好的規劃,讓一中的學生了解就讀社會科學不必捨近求遠,在南部也有發展的天空。而對於吳京院士的演講,張校長也特別列舉出三點:1.生涯規劃跟國家發展是環環相扣的。2.成大是粽合性的大學,讓各系走出來,跨領域的學習,對於將來社會職場上與國家發展都非常有用。3.應該把大學教育回歸到基礎社會問題的討論研究。他指出這些吳京院士提出的觀念,是讓他受益最多的部份,並對此深表贊同。現場唯一的女性對談人謝文真館長,則以她在經濟方面的專業,就吳京院士演講中的幾點提出回應。她認為,經濟的轉動,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環。就經濟學上而言,經濟是「有效的分配利用稀少的資源」。有效的分配是可以由價值去評斷的,也應該配合效用的問題──不是經濟學家的效用,而是整個國家的效用。這是大家對經濟學的誤解。國家的政策,反映在經濟上很快,就因為沒有政策是完美的,所以國家在做配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強調如何在受益者身上取得回饋轉移到受害者身上。經濟誘因是非常好的,錢是稀少的資源,政府應當運用在刀口上。南女中的黃校長著重在回應吳京院士的精神方面。他直言吳部長熱情的演講讓他非常感動,而吳部長對生命的一種執著跟價值意義也讓他佩服。再談到成大蟬聯十連霸企業界最愛,應該是因為工學院學生具有了很好的人文素養。社科院的成立另人期待,表示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落實了關懷。黃校長提出了「南風再起」的精神口號,強調要顛覆以北部為中心的思想,重新拉回南部的思維。透過優質的大學跟高中一起參予,大家一起為「南風再起」而努力。最後則是由丁主任就演講中政治的部份做回應。丁主任認為,政治的部份之所以無法讓同學感動,就是因為沒有政治家只有政客,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選舉是一個很大的否定,應當讓我們的民主過渡到更好的前提。再談到吳部長在演講中提到對很多政治的Page 44期許;在社會科教育之中很重視人的科學研究,卻不重視人的哲學研究。研究做得很好的老師不一定很會教書,我們希望能夠有某種程度的平衡。政治的最大重心是關心人,不是研究政治現象而已。唯有讓我們訓練的人成為政治家,才能為國家的發展做進一步的貢獻。◎ 尾聲在聽完幾位專家的回應之後,吳京院士再度做了一個總結。他認為人的哲學跟人的科學是應該合在一起談的。台灣的經濟奇蹟是創造出來的,人的素質卻不見升高──台灣的國民走出去是否有大國民的風度?教育訓練出來的學生是為了未來長遠的發展,但教改對家長而言最實際的卻是在升學時所遭遇的煩惱。在學界,俗稱「南成大北台大」,這顯示出了成功大學在南部所具有的指標性地位。台南文風鼎盛,文化的發揚是非常要緊的事情,成大學生走出去讓人有不同的感覺是由於特有的人文素養,但我們是否真的做夠了?「如何塑造一個成大人?」,這是值得再思考的問題。社會科學的關懷應該回歸到生命本身,除了專業科目之外,也應該思考與人之間所發生的關係。社會科學就是人的行為科學,在高等教育之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也唯有以教育在潛移默化之中去培養國家未來精英在人文、社會方面的關懷,才能夠對整個國家的發展有全面性的宏觀視野,並為台灣的民主化作一番貢獻!!社科院精心規劃的第二場社會科學論壇,便在如雷的掌聲之中落幕,而吳京院士充滿智慧與謙遜的學者風采,更是令人難忘。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1234567890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yenfx 的頭像
pyenfx

古朴的颜色

pyenf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